首页 > 文化 > 精神文明 正文

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18期 作者:胡晓丽 发布时间: 2023-10-11 | 打印 | 字号:TT

QQ截图20231011195334.png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银川石榴云”传播中心运行仪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在当前传统媒体持续发力、新媒体蹄疾步稳、自媒体异军突起的形势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优化网络空间治理的新目标。在融媒体数字技术赋能之下,深化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有助于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不断拉近不同民族群众的心理距离、扩大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互动,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优化网络空间治理。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网络统战工作的新需求。创新网络统战工作既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创新着力点,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创新突破点。通过网络空间的铸牢行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更好地动员全体中华儿女一起来想、一起来干,走好团结奋斗的必由之路,能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汇聚磅礴伟力。同时,防范化解统战领域重大风险,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需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主导权,主动发出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声音,坚决守好防范渗透破坏的防线。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亮点。当前,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需要主动强化互联网思维,采取“线上”与“线下”、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新闻舆论引导和社会氛围营造,打造正面宣传矩阵,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网络空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嵌入心中、融入血液、铸入灵魂。

  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显著优势

  当前,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下,各级融媒体平台已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和舆论阵地。对比传统媒体,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宣传效应更强大、动员集结更高效、服务群众更多元、互嵌融入更全面。

  以贺兰县融媒体中心为例,其通过建立“中央厨房”新模式,建设采编系统、媒体大数据等技术服务平台,打通“报、网、端、微、屏”一体化平台,统筹整合有效资源,将触角覆盖到各个领域、不同群体,拓宽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版图,吸引了贺兰县各族群众在网上相识相知相守。目前,其运营的“魅力贺兰”客户端、“贺兰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贺兰发布”头条号、抖音等第三方平台账号以及“贺兰新闻综合”电视频道、广播等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以“新闻+服务”“新闻+政务”“新闻+电商”“媒体+产业”“媒体+信息”“媒体+应用”等为驱动,推动智慧党建、智慧市政、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媒体服务发展,实现单一新闻宣传功能向公共服务功能延伸、单向传播向多元互动传播延伸,打造了各族群众网上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平台。同时,融媒体中心的全体从业人员以实际行动共同书写着各民族携手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好故事,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记录者、传播者和见证者。

  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对策建议

  发挥功能优势,促进全方位嵌入。一是加强舆论引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依托“宁统·e+”统战工作网络平台,整合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云播中心、数字展馆资源,常态化开展“云交流、云参观、云展示”活动,全景展示宁夏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情况。二是促进公共参与。发挥融媒体联结政府与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各类参与主体有秩序、有组织地进行对话和反馈,实现相关社会话语表达对称化。三是改善公共服务。通过网络空间为公众提供以数字化为牵引、“互动式服务”和“个性服务”兼备的新型公共服务,在推动公共服务精确化、标准化上拓展新形式,更好地服务城乡各族群众。借助网络优势,积极搭建各族群众共同致富、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生动平台,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是推动全方位嵌入。通过互联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不断夯实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和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

  突出文化呈现,强化创新表达。一是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文化形象。通过网络具象化、可视化、场景化的表现形式,为大众建构一种直观、生动的中华文化传承方式,以更好地唤醒集体记忆、触发情绪共鸣、增强价值认同,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二是坚持深掘厚植。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更接地气的方式传播主流声音,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内容深度,在关照百姓生活中拓展内容厚度,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做有温度的宣传报道,通过“小故事”回应“大热点”背后的价值主题,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有形、有感、有效地做好工作。结合政策导向,对一些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乡规民约,以“典型重塑”的方式传播推广,使之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参照之一。三是强化技术思维。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借力AR、VR、MR(即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先进技术手段,采取“机器生产”“AI播报”等方式,发布可视化、智能化报道,使技术进步成为内容生产的价值增量,切实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研究受众心理,针对网上用户的阅读习惯,创新设置议题,进行主动引导,通过多而精、小而美的作品,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加强风险管控,守牢意识形态阵地。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一是加强预判,迅速反应。切实发挥融媒体中心舆论引导和舆情治理的重要职责,对基层舆情进行精准监测和分析,形成科学合理的预判性决策,对群众呼声和诉求迅速作出反应,以回应群众关切、纾解社会情绪、化解热点矛盾、降低社会风险。二是强化监管,完善治理。强化网络空间日常监测管理,通过智能平台和多元触角,广泛发动基层力量,协力促成社会资源灵活高效分配,有效应对化解各类危机事件,提升基层治理成效。三是培养人才,补齐短板。着力打造一支深谙融媒体运行规律的传媒人才队伍和一支懂理论、懂政策、懂实践的民族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作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统战部)

  责任编辑:谢 斌


>>><<<
【作者】:胡晓丽
【来源】:《共产党人》第18期